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349篇
  国内免费   88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478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0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沙尘暴常规观测资料中若干问题的解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自江   《应用气象学报》2004,15(Z1):60-67
沙尘暴常规观测资料主要来自地面气象观测系统,是揭示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的重要基础,其内在属性明显地受到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统计规范的制约,而且同样明显地受到两个规范变革的影响,但是这些问题在以往的沙尘暴研究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常常被忽视掉了,因此最终形成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该文从中国沙尘暴的观测规范和统计规范入手,探讨了其变革对沙尘暴内在统计特征的影响.另外,文章还分析了沙尘暴与其它沙尘天气的同日出现问题,以及沙尘暴资料时间序列的统计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2.
中国春季沙尘天气频数的时空变化及其与地面风压场的关系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王小玲  翟盘茂 《气象学报》2004,62(1):96-103
文中利用EOF和SVD方法分析了近半个世纪中国春季沙尘天气频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近地面风速和海平面气压的关系。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春季沙尘天气发生频数近半个世纪呈减少趋势 ,2 0世纪 70年代末以前沙尘天气发生频数较多 ,70年代末开始逐渐减少 ,1997年降到最低值 ,同期中国近地面风速也呈减小趋势 ,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春季海平面气压场与中国沙尘天气的发生频数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海平面气压在中高纬度地区降低 ,中低纬度地区升高 ,气压梯度发生改变 ,从而引起地面风速减小 ,进一步影响到沙尘天气发生频数减少  相似文献   
23.
文中重点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最新发展的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R42L9)与一全球海洋环流模式(T63L30)耦合形成的全球海洋-大气-陆面气候系统模式(GOALS/LASG)新版本已积分30 a的模拟结果,通过与多种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讨论了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SST)的年际变化及其纬向传播、赤道东太平洋SST异常与其他洋面SST变化之间的遥相关关系、赤道太平洋浅表层海温的年际变化特征等研究内容.结果表明,COALS模式模拟出了赤道太平洋SST异常出现不规则的年际变化特点;赤道东太平洋SST异常的向西传播过程;赤道太平洋混合层海温变化由西向东、由深层向浅层的传播过程;同时也模拟出了赤道东太平洋SST变化与赤道西太平洋以及与西南太平洋海温之间的反相关关系,与南印度洋和副热带大西洋SST之间的正遥相关关系等实际观测现象.但COALS模式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如对赤道东、中太平洋SST异常的年际变化幅度明显偏小,没能模拟出赤道东太平洋的SST变化比赤道中太平洋强的特点;赤道太平洋SST从东向西的传播速度明显比实际观测慢得多,但混合层海温极值变化由西向东的传播速度明显比实际情况快得多;没能模拟出赤道东太平洋SST变化同西北太平洋SST的负相关和北印度洋海温变化的正相关现象,因此也影响了对南亚、东南亚降水年际变化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24.
近30年夏季亚欧大陆中高纬度阻塞高压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峰  丁一汇 《气象学报》2004,62(3):347-354
文中利用1970~2001年NCEP再分析500 hPa逐日高度场资料,根据阻塞高压的天气学定义,采用客观统计方法检索出近32 a亚欧中高纬度392个阻塞高压个例,对其进行了气候学分析.结果表明,亚欧中高纬地区夏季阻塞高压活动频繁,10 d以下的过程占绝对多数,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45~70°N之间,纬向上可划分5个高发区,其中乌拉尔山和贝加尔湖东部阻高活动频次最高,同时,每个区域中又存在着相应的阻高活跃区.亚欧中高纬地区夏季阻高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内变化特征.6月份,阻塞活动多发生在乌拉尔山地区和鄂霍次克海地区,以双阻为主要形势;7月份,欧洲区和贝加尔湖地区的阻塞活动有所增多,尤其贝加尔湖东部地区增多明显,而乌拉尔山地区的阻塞形势明显减少,鄂霍次克海地区的阻塞活动位置向北移动,多发生在60°N以北,双阻形势逐渐减弱,贝加尔湖地区的中阻形势有所增强.8月份,阻塞形势主要存在于贝加尔湖东西两区,中阻形势占据主导地位.亚欧中高纬地区夏季阻塞高压活动年际变化特征也很突出,且这种年际振荡有明显的地理差异.另外,研究表明亚洲北部的阻高活动多以稳定型为主,移动型阻高个例仅占6.6%.移动型阻高以起源于乌拉尔山地区最多,移距最长,生命期最长.偶极子类阻高多集中在贝加尔湖东部与乌拉尔山地区,约占该地区总阻高频次的62.0%和49.7%,平均生命期分别达到7 d/次和9 d/次以上.  相似文献   
25.
利用ARGO资料改进海洋资料同化和海洋模式中的物理过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国际ARGO计划的实施每年将可提供多达 10万个剖面 (0~ 2 0 0 0m水深 )的海水温度和盐度资料 ,这些资料的获取无疑将会大大促进海洋和大气科学的发展 ,使人们加深对海洋过程的了解 ,揭示海 气相互作用的机理 ,为长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提供模式初始场 ,提高长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的能力。如何利用这些资料开展研究工作以及在实际业务中应用这些资料是目前大气和海洋科学界的一个前沿课题。本研究将ARGO浮标资料引入了国家气候中心的NCC GODAS同化系统 ,结果分析表明 ,同化ARGO资料后所得到的海温场在三大洋中不仅在温度数值的大小 ,而且在分布形式方面都与观测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可以很好地反映出观测到的冬季和夏季海温的分布形式以及海温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异常特征。本研究还应用最新的ARGO海洋观测资料 ,通过建立新的热带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参数化方案 ,改进了Zebiak Cane(1987)海洋模式 (ZC模式 ) ,克服了ZC模式几乎没有模拟赤道西太平洋表层和次表层海温变化能力的缺陷。在ZC模式中引用新的次表层海温参数化方案后 ,在赤道西太平洋不仅次表层海温的模拟得到了改善 ,对海面温度异常的模拟也有了较大的改进 ,不仅模拟出了赤道西太平洋表层和次表层海温异常的年际变化特征 ,也模拟出了与观  相似文献   
26.
邹旭恺 《气象》2004,30(2):62-63
11月,北方大部地区土壤墒情较好;东北、华北、黄淮的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雪;江南中部和南部、华南西部、西南东部部分地区干旱维持或发展;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北方大部日照偏少,南方大部日照接近常年或偏多。月内,中东部地区大雾天气较频繁;部分地区出现大风和沙尘暴天气;受0320号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和大风天气影响,海南省受灾较重。  相似文献   
27.
宋艳玲 《气象》2004,30(5):62-63
2月,我国中东部地区相继出现大范围降水过程,旱情得到进一步缓解;全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月内气温变化剧烈;重庆、贵州、湖北和云南等地遭受冰雹袭击,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全国大部地区月日照时数接近常年或偏多,其中华北、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北等局部地区日照时数明显  相似文献   
28.
叶殿秀 《气象》2004,30(8):62-63
5月份,全国大部地区降水接近常年或偏多;气温和日照时数接近常年。月内,内蒙古东南部、吉林西部降水明显偏少,发生近40年最严重的干旱;南方局地强降水天气频繁,局部遭受洪涝或滑坡等灾害;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出现两次剧烈降温,部分地区遭受严重冻害;北方地区沙尘天气少,对工农业生产、人们身体健康及交通运输等均有利。  相似文献   
29.
高歌 《气象》2004,30(10):62-63
7月份 ,全国大部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多 ,湖南、湖北、河南、广西、云南等地的部分地区发生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涝或泥石流、滑坡等灾害 ;东北西部及内蒙古东北部旱情缓和 ,江南东部、江淮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伏旱。全国大部月平均气温和月日照时数接近常年同期。江南东部、江淮等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 ;河北、山西、广东、安徽等地的局部遭受风雹、雷暴等强对流天气袭击 ;月内有 3个热带风暴 (或强热带风暴 )登陆我国。总体上讲 ,7月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基本有利。1 湘鄂豫桂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洪涝灾害月降水量 ,东北东部和南部、华北大部…  相似文献   
30.
青藏高原对亚洲夏季风爆发位置及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青藏高原位于不同经度位置时,亚洲夏季风的爆发和演变情况,从动力和热力学角度分析了青藏高原大地形对亚洲夏季风爆发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热力滑轮”作用引起:高原东南面热带陆地上空的偏南气流加强,降水增加,凝结潜热加强;高原西南面热带陆地上空出现偏北气流,降水减弱,陆面的感热加热加强。青藏高原对于亚洲夏季风的爆发地点有锚定的作用,在热带海陆分布的背景下,使亚洲夏季风首先在高原东南面的海洋东岸—陆地西岸爆发,并使亚洲季风降水重新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